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劳动法工资中哪些是不用赔偿的,以及劳动法工资中哪些是不用赔偿的行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法律解答概览:
- 1、新劳动法如何规定辞职赔偿金里月平均工资包括的内容?
- 2、劳动法里有没有拖欠工资不给的规定
- 3、劳动法工资扣除标准是什么?
- 4、公司什么情况下可以辞退员工不用赔偿
- 5、劳动法中规定的工资都包括哪些
- 6、员工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享受经济补偿金?在《劳动法》中有哪些具体...
新劳动法如何规定辞职赔偿金里月平均工资包括的内容?
新劳动法主动辞职赔偿的规定有哪些 劳动法公司辞退员工补偿标准为劳动者的月工资乘以劳动者在有关单位的连续工作年限,以此来计算经济补偿金。
计算经济补偿金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指的是按劳动者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正常工作期间平均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各种补贴和津贴、加班工资、奖金和特殊情形下支付的工资。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前30天通知就不需要支付补偿金,没有提前通知的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补偿金作为代通金。
解答如下: 根据08年9月18日公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以下规定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法里有没有拖欠工资不给的规定
1、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行为是违法的,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员工可以依法要求公司给予赔偿金。具体的发薪日期是由双方约定,法律上没有强制性的规定。
2、公司拖欠工资的处罚是: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的,可以判处赔偿金;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构成刑事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所谓“无故拖欠”是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付薪时间未支付劳动者工资。
4、因为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行为,正符合了《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即“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工资扣除标准是什么?
1、劳动法扣工资规定最多扣不得超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只有劳动者因为重大过失或主观故意给用人单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部分或全部损失。
2、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3、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
4、工资扣税标准现在是以5000为起征点,算法为纳税所得额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公司什么情况下可以辞退员工不用赔偿
1、辞退员工不需要补偿的情形包括职员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职员实施了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行为、以及职员的严重失职或者是营私舞弊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
2、法律主观:公司辞退员工不需要赔偿的情形如下: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不需要赔偿;无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的并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的,不需要赔偿;劳动者存在法律规定的过错的,不需要赔偿。
3、以下情况辞退员工可以不赔偿: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不需要赔偿;无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的并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的,不需要赔偿;劳动者存在法律规定的过错的,不需要赔偿。
4、公司在什么情况下辞退员工不用赔偿不用补偿辞退员工情形有:(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5、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第10种情形 劳动者从事的是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的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公益性工作而被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6、但用人单位未提前30日通知员工的,应当支付该员工当年一个月月平均工资的补偿金。
劳动法中规定的工资都包括哪些
劳动法中工资的定义的范围包括:(1)计时工资 这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包括实行结构工资制的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也包括新参加工作的实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
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员工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享受经济补偿金?在《劳动法》中有哪些具体...
1、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按1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以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法可获得经济补偿: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解除劳动关系违反法律规定的,要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即赔偿金。
劳动法工资中哪些是不用赔偿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劳动法工资中哪些是不用赔偿的行为、劳动法工资中哪些是不用赔偿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